【户外茶席】樱花树下的茶香
樱花树下的茶香 文、图/王百会 高大的日本早樱树,繁花似锦,宛如天然伞盖。树下,红毯铺就的旧式茶席之上,五位茶友正围坐品茗,一位年轻的古琴师抱琴独坐,手指跳动中,一曲《高山流水》倾泻而出,伴着婉转鸟鸣,在一片怒发的樱花园中,妙如天籁。忽然,一阵清风掠过,顿作花雨,粉白色的樱花瓣空中舞蹈,看呆了捧杯欲饮的茶客……...
View Article[转载]陈丹青演讲:我为什么不是读书人?
原文地址:陈丹青演讲:我为什么不是读书人?作者:雪卷风升 大家好。我不会演讲,讲不出什么精彩的意思,今天就是来辩解:为什么我不是读书人。...
View Article[转载]蜀郡太守何君阁道碑
原文地址:蜀郡太守何君阁道碑作者:轩辕 《何君阁道碑》系东汉光武帝中元二年(即公元57年)所刻。这是史有记载,未曾见物的国宝,历朝历代的考古工作者、史学家、书法家梦寐以求的古代文物。说它是碑,是因为史书中记载为碑,实际上是摩崖石刻。刻石镌于高约...
View Article关注私人杂志“牧云轩”
弄了个微信平台“牧云轩”,算是自己的个人杂志吧。聊点书法、京剧、茶道、读书,以及任何感兴趣的人和事。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关注一下!牧云轩微信号:muyun666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: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!!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
View Article扑面猎猎辽海风——辽宁省十大青年书法家作品展述评
百会按: 蒙老汉兄抬爱,邀为辽宁省十大青年书法家作品展撰写述评,全力赴之。此文刊于《中国书法》杂志2014年第五期。请各位方家指正。 四月的北京陶然亭公园,春暖花开。一路之隔的中国水墨艺术馆,同样春意盎然。...
View Article大连国展书家风采之汪正中:七十开始从头学艺!
七十开始从头学艺! 文、图/王百会 “到了!”在大连开发区高民里小区,一幢普普通通的居民楼前,泉庵兄一边泊车,一边说“就是这里。”他是汪正中先生近20年的粉丝,但真正前来拜访还是几个月前的事。“贤人不去闲人去,盗者莫来道者来”。门上一副红纸对联透出居者的与众不同。果然,轻叩几声之后,门内闪出一位老者——黑框眼镜,黑色唐装,花白的长发及肩,表情淡然。不用问,这一定就是篆刻家汪正中先生了。...
View Article庞坨子:鲍贤伦书法之我见
百会按: 在中国书法网“我襟怀古——鲍贤伦书法展”报道专帖中,发现“松江玉烟”(沈之珍先生)三段跟帖。不见先生网上高论久矣,正好对鲍贤伦先生此展关注多时,遂跟帖发表几点个人浅见。鲍先生的书法创作,在当代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,但学术界缺乏深刻的研讨。我个人陋见,也不过闲来无事的一点即兴发挥。转至这里,留个纪念吧。 沈之珍先生跟帖:评鲍贤伦书法 现今,讨论鲍贤伦的书法还为时尚早。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:...
View Article章草|论大连之美
百会按: 研习章草有几年了。古老章草高华之美,实在难以琢磨。东汉著名书家崔瑗在《草书势》描绘的“兽跂鸟跱,志在飞移;狡兔暴骇,将奔未驰”的章草令人神往。可惜汉代纯章草真迹不存,西晋陆机《平复帖》独领墨皇风骚。我辈只能在有限的资料中,探寻章草古雅的风韵。 对于章草堂奥,我尚未入其门。只得在门缝中窥得一丝线索。加上头脑迟钝、手笨心拙,只能将章草演绎得不堪入目。好在古人不见,我且写且珍惜。...
View Article松江玉烟先生谈熹平石经
当代人都不太重视熹平石经,曩劝一位著名书法家看一看熹平石经残石,其责我:你要我学美术字!无语…… 说到汉碑经典,共识张迁、礼器、曹全等等诸碑是之,却不知熹平石经比起东汉诸碑更具经典性:皇帝批准、政府出资,真正的大师书丹,全国最好的刻工和石料 ,最具经典的内容,陈列在东汉的政治、文化高等学府——太学门外。你可以不喜欢,但你不能否认其经典性。...
View Article【户外茶席】樱花树下的茶香
樱花树下的茶香 文、图/王百会 高大的日本早樱树,繁花似锦,宛如天然伞盖。树下,红毯铺就的旧式茶席之上,五位茶友正围坐品茗,一位年轻的古琴师抱琴独坐,手指跳动中,一曲《高山流水》倾泻而出,伴着婉转鸟鸣,在一片怒发的樱花园中,妙如天籁。忽然,一阵清风掠过,顿作花雨,粉白色的樱花瓣空中舞蹈,看呆了捧杯欲饮的茶客……...
View Article松江玉烟先生谈熹平石经
当代人都不太重视熹平石经,曩劝一位著名书法家看一看熹平石经残石,其责我:你要我学美术字!无语…… 说到汉碑经典,共识张迁、礼器、曹全等等诸碑是之,却不知熹平石经比起东汉诸碑更具经典性:皇帝批准、政府出资,真正的大师书丹,全国最好的刻工和石料 ,最具经典的内容,陈列在东汉的政治、文化高等学府——太学门外。你可以不喜欢,但你不能否认其经典性。...
View Article沈之珍先生谈章草
百会按: 沈之珍先生(松江玉烟)2011年前后,曾一度在网上和网友热论章草话题,作为见证者及参与者,我时常反复领悟先生妙语。作为沈曾植后人,沈先生幼承家学,于章草研习尤为精深。尽管这些内容早已在网上公开发布,但限于传播局限,肯定还有章草爱好者尚未一睹为快。不敢独美,今特摘编精要与大家分享,如有受益,不胜荣幸之至。 ★★章草问题首先不要将流源与书写混起来谈(以避免问题复杂化),重要的是解决流源问题。...
View Article福寿康宁
高中毕业25周年同学聚会,书赠班主任老师刘新章先生“福寿康宁”。 刘先生已七十高龄,但身体康健,家中小院瓜果飘香。 想当年,他正是我们同学如今的年岁,想25年后,我们也会如先生一样步入古稀之年,不禁心生慷慨。 先生当年教我们化学。时值母校建教学楼,宿舍全无。于是,大家散居于学校周围的民宅之中。 每天清晨五时许,刘先生挨家挨户把大家叫醒,去学校上早自习,风雨无阻。...
View Article寂寞时,读本寂寞的书
都市生活节奏飞快,现在人们都很忙,但再忙也难免有寂寞的时候。奔跑的脚步,没有停下来等一等心灵。于是,漫画家朱德庸说“大家都有病”。寂寞,就是一种心病。心病终须心药治。侯德云说,寂寞的时候,不妨读一本寂寞的书,这是一件很惬意的事情。 古人三日不读书,便觉面目可憎。现代人大多不识读书三昧,与书渐行渐远,面目不知丑成啥样了。读书无疑是最好的安心良方,心安理得,心旷神怡。相由心生,大体也是如此罢。...
View Article[转载]阎锡山的治晋日记:可媲美曾国藩家书
原文地址:阎锡山的治晋日记:可媲美曾国藩家书作者:农夫所种略同 阎锡山经历中国近代政坛上的风风雨雨,三十多年几经沉浮,始终不倒。蒋介石称阎他是“晋文公”之类的人物。“中原大战”失利后,阎锡山蛰居大连闭门“做学问”,反思自己从政的经验得失,因而诞生了“只记理”的日记,在此后的岁月里,“记理”成了他的习惯。1960年阎病逝,遗嘱要求在墓碑上刻自己的日记。...
View Article章草苏东坡诗
鹤飞去兮西山之缺,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。翻然敛翼,宛将集兮,忽何所见,矫然而复击。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,啄苍苔而履白石。鹤归来兮,东山之阴。其下有人兮,黄冠草屦,葛衣而鼓琴。躬耕而食兮,其馀以汝饱。归来归来兮,西山不可以久留。(《放鹤亭记》文末招鹤诗) 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 游戏测试: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!! 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
View Articl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