寂然不动
感而遂通
文、图/王百会
“寂然不动,感而遂通。”语出《易经》。大意为无思无为无声,内心沉静,即能感知世界。日本的茶道追求“和敬清寂”四字精神,其中的“寂”,即禅茶一味,讲究放下与忘记,进入“无”之境。
王冠军,字寂然。作为青年书法家,研习书法的过程,就是一场没有终点的修行。“寂然不动,感而遂通”,应该是他最为神往的境界罢。
自5岁时随父母从长春迁到大连金州二十里堡,王冠军的少年时代,基本都是在这里度过的。对书法的喜爱,很难找出一个确切的原点,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,他只能是任凭个人喜好,遇到什么就学什么。小学时,临习庞中华,初中时学习杨再春,高中到大学又一直以田英章的欧体楷书为榜样。没有人告诉他应该临习什么,又应该怎样学习。但对书法的业余爱好却一直没有间断。
翻看王冠军的简历,发现他是一个特别能学习的人,堪为“学霸”,而且经常跨界。大学时他学的专业是运动人体科学,工作分配到大连交通技师学院之后,做行政工作,为了加入到专业教师的行列,他在职攻读下了大连海事大学物流管理专业硕士。2009年,在万瑞杰老师的鼓励下参加大连首届青年书法大赛,获得了三等奖,一下子又激发出对书法专业学习的渴望。2011年再次考上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书法专业研究生,师从宋民教授研修书艺。
古之练武之人,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,但真要打起仗来,都有一件擅长的兵器。学书法的人,虽说可以遍临百家,但一定时期内必面临一个取向专长的问题。真草隶篆,风格多样,选择哪一家这实在是一门学问。选择准了,事半功倍;选择不好,常徒劳无功。
最初,王冠军也是一筹莫展。这时导师宋民教授建议他主攻苏东坡。理由很简单:苏字偏于行楷,既有行书的流畅随意,又有楷书的严谨规矩,而王冠军有着扎实的欧楷基础,因此,这种书风非常适合他上手。
目标选好了,高效科学的研习方法也是至关重要。这时,宋民教授又为王冠军指出一条捷径,放眼全国当代书坛,他认为写苏最有心得者,当首推河南吴行。所以,宋教授建议他不妨先从借鉴吴行入手,以时人为梯,再登东坡堂奥。
2011年12月,王冠军报名参加了中书协培训中心吴行工作室为期一周的短期学习。此行不虚,王冠军果然取回了研习苏体的真经。吴行特别重视临帖之前的读帖,每一笔每一画的奥妙看不明白,自然手下也临不明白。为了便于读帖,吴行主张最初选择放大版的字帖临习单字,最初要用米字格找准结构,双钩摹写也不失为好办法。同时,再选择一两本相关临写解析的理论参考书,不断提高读帖能力。单字过关后,再回到原帖练习,选一二页足矣,不求多而求精。这阶段注重点画、结体、章法、字势等整体关系的训练。之后,再选另一家风格的书法融入苏体之中,进行集字试验性创作。
从此,王冠军开始“一门深入”地勤学苦练。那段时间,他一下班就回家,匆匆吃过晚饭,便开始临池挥翰,从晚上6时许一直写到半夜12时,每天至少5个小时以上的书写,一直坚持了两年多。功夫不负苦心人。当身边的同道们再看到王冠军的书法作品时,无不为他的突飞猛进感到震惊。他笔下的行书,以苏为主,兼融米芾,既起讫分明、扎扎实实,又轻松散落,无一丝板滞。用全国获奖书家、营口书协主席曲平女士的话说:“功力深厚,无一笔不精到。”
如今,王冠军已经顺利入展了中书协主办的全国首届“张芝奖”书法篆刻展等四项展览。迈过了中书协会员资格的门槛之后,心态日趋平和的王冠军又开始以孙过庭《书谱》为突破口,上溯二王经典的草书学习。他非常喜欢《淳化阁帖》中汉代草圣张芝的《冠军帖》,虽然有学者怀疑它的真实性,但其淋漓酣畅、使转飘逸的书风,确是王冠军最为神往的意境。每次展卷,两“冠军”都如隔世的相遇,戚戚然如异代知已。
寂然不动,感而遂通。放下世俗的纷纷扰扰,心无旁骛地徜徉在书法世界之中。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王冠军正一步步向着自己的终极梦想挺进。(本文刊于2014年4月13日新商报)
附:王冠军简介
王冠军,字寂然,别署如逸轩主人,生于1980年4月,金州人。物流管理专业工程硕士,文学硕士(书法与理论研究专业研究生在读),师从宋民教授。现供职于大连交通技师学院。辽宁省书法家协会会员、辽宁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大连分会理事。书法作品曾入展由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首届“张芝奖”书法篆刻展、全国第一届临帖书法展、全国首届“妈祖杯”书法篆刻展、全国第二届“平复帖”杯书法篆刻展。出版《王寂然书法集》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