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uantcast
Channel: 牧云轩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7

大连国展书家风采之赵世亮:小楼一夜听春雨

$
0
0
小楼一夜听春雨
文、图/王百会
  
很多成功者只所以取得成功,是因为他们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。赵世亮就是这样,他至今依然奔跑在追梦的路上。
  
中学时,赵世亮梦想成为一名作家。后来,他从老家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穆棱八面通镇一个偏远的山村,赶赴更北的中俄边境线,当了三年的边防兵。零下30摄氏度的严寒,从没熄灭他心中梦想的火花,反而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。退伍后,他在南方当过流浪歌手。1997年,来到大连投奔兄长,在工地上做过建筑民工。工棚里,他坚持写作,因文笔出色,一个偶然的机遇,又让他从民工摇身一变,成为《辽宁职工报》的记者,并在两年内接连出版了《流浪飞沙》《我的江湖》两本文集。之后,凭借写作的优势,敢想敢干的赵世亮又拥有了自己的作文培训学校。一路荆棘坎坷,一路低吟浅唱。赵世亮凭着超强的学习能力和对未来的渴望,不放弃任何一个一闪即逝的机会。
  
对诸子百家、诗词歌赋等传统文化的热爱之余,赵世亮一直对古老的书法篆刻同样情有独钟。十几年前的一次艺博会上,他鼓起勇气买回几方青田石,开始学习篆刻。不知如何下手,他就跑古玩城看别人刻印,再回家试验;没有老师,他就上网和天南海北的网友交流学习。那一段时间,他几乎天天沉浸在临习汉印、上传图片、等待回帖的兴奋之中。异常活跃的赵世亮很快成了版主。至今还能在中国篆刻网上查到他于2009年8月发的一个大帖,不长时间就累积到近100页,火爆程度可想而知。
  
几年下来,赵世亮连临带创的印章,堆成了小山,却不知下一步该何去何从。他说当时“有点傻小子睡凉炕,全凭年轻火力旺。”可篆刻不是体力活,来不得蛮干。最初的冲动和热情,渐渐回归理性。与其暗夜独行,不如寻找明灯。赵世亮开始心生拜师之念。
  
2009年,在朋友的帮助下,赵世亮结识了上海著名篆刻家、西泠印社社员、王福庵再传弟子周建国先生,并正式拜师。从此,他开始渐渐淡出网络,重新归零,在老师指导下开始正规训练。很长时间,他全是在勾摹印稿、临习汉印中度过的,没有创作过一方印章。在上海,赵世亮亲眼在老师的家里、博物馆里看到大量的前辈大师们的篆刻原石、印拓及勾摹印稿。深刻领会到了勾摹印稿的特殊意义——最简单的办法,往往是最聪明的办法。博大精深的汉印,并不缺少时尚元素;而风格明显的流派印中,又常常巧妙地融入着汉印的精髓。赵世亮说他既喜欢汉印的古朴中正,又喜欢浙派印的跌宕磅礴;既欣赏铁线元朱的花舞春风,又心醉于古玺的松屹冬雪。古今艺术没有门派之争,有的只是美与丑,雅与俗。而传承又常常比创新更重要。他说他甘愿做前贤门下一走狗。
  
如今,赵世亮集写作、国学、读书于一体的培训事业正蒸蒸日上,篆刻作品也进步神速,因为长于浙派冲切结合的技法,这让他的印风古拙雅致又妙趣横生,在大连篆刻界显得几分与众不同。注重印面的同时,赵世亮在边款上也下足了功夫。他说,边款最见印家性情,诗词札记,闲言漫语,往往更见作者的综合素养。在2010年西泠第七届篆刻展中,他的边款荣获了优秀奖。同时,其作品还多次入展全国第七届篆刻作品展等大型专业展览。在金石之上、方寸之间,赵世亮正在探寻着一种“古不乖时、今不同弊”的创作道路。
  
赵世亮,字小楼。语出陆游“小楼一夜听春雨”。的确,春天的脚步正势不可挡,而赵世亮艺术的春天同样呼之欲出。做一名传统文化的传播者,是赵世亮最大的梦想,而每当刻刀在手,他又会情不自禁地说:“如果有前生,我希望那是汉代。我只愿做一名普普通通的制印工,没人知道我的名字,但我的微笑里自有大漠的孤烟,柳梢的残月。无尽的豪情与幽思,就那么静静地凝固在金石之中……”(本文刊于2014年4月6日新商报)
  
附:赵世亮简介
字小楼,别署荻庐。中国民进会员。大连书协会员、大连作协会员。师承著名篆刻家、西泠印社社员、王福庵再传弟子周建国先生。篆刻作品曾入展中书协主办的全国第七届篆刻艺术展、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全国书法展,以及2011年上海朵云轩浙派传承展、2012年西泠诗书画大展入展。并在2010年西泠第七届篆刻展中荣获边款优秀奖。曾出版文学作品集《流浪飞沙》《我的江湖》等。

小楼昨夜又东风

人生得意须尽欢,莫使金樽空对月

山空松子落,幽人应未瞑

至今犹意李将军




 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  游戏测试: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!!  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
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