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会按:
近日,东海瑶林先生在博客连发三篇《东瀛章草二三事》,读之如沐春风,同时也深感不安。这样的工作,让一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来完成,不知是喜是悲。但如此可贵的章草消息,实难一见,可想瑶林老章草痴迷之深、所见之珍贵、所思所想之高远。奇珍共赏,向风格高尚的老人家致敬的同时,我也谈几点个人阅读感受,佛头着粪,还请方家多多指正。
增田先生
日本为数不多的章草研究学者。经常到中国交流章草,与沈之珍先生交好。据沈先生云,大约二十年前,沈先生曾做章草字符构成研究手稿,送友人后流入市场,后曾见增田先生常以此影印图像讲解章草,如此近20年矣。
章草的古典美
章草者,盛行汉魏晋四百年,为书法史上一米阳光,唐前繁华,后遂消隐。实隶书不兴,楷书大盛,曲高和寡,精英不存,难以继承也。元明、晚清民国以来,断代知音时有吟唱,不知能续前缘否?不悟得此美,难识章草。
卓君庸章草长卷
卓氏一生痴爱章草,曾著《章草考》,出版《章草草诀歌》,为推动章草不遗余力,然其章草初却难入堂奥,甚至章今之别尚未领悟得法。后去台,晚年得法,笔下章草高雅入妙,大字小字并有佳构流传。人奇之,不知缘何突变。任何华丽转身处,皆有顿悟之理。卓氏得古隶法,有妙笔利器,心无旁骛,心诚则灵,苦修一生,实得苍天眷顾耳。
瑶林先生记之曰:“卓翁的两卷作品是清一色的纯章草,内容为卓翁晚年最好的唐人窦臮撰于大历四年(769)的《述书赋》。此时的卓翁的笔底刚性已淡淡隐匿,显现的是深度的净滤和内敛。与鲁迅先生的行书有异曲同工之妙,一派超然的唐前法象。看得出老先生已在寂寞孤独中找到了章草的高贵和婉约。”
深度和净滤和内敛,找到章草的高贵和婉约。瑶林老入木三分,章草何其难哉。
日本匠人
日本是中国后面行走的文化拾遗者。凡是中国丢的,只要日本捡了,就一直保持着。而且历十数代,原汁味保存,并鲜活如初。寿司、漆器、武士刀、能乐、宋茶道、围棋等等不一而足,如果想亲身感受一眼大唐的风华,那不妨去京都,一群从大唐穿越而来的人,生活在那里,他们名叫日本人。日本的匠人精神,是世界上最令人尊敬的最宝贵的人类精神财富。做了一辈子寿司的小野二郎说:“你一生只要专注地做好一件事,你就会获得成功,并赢得别人对你的尊重。”用一生去追逐,什么梦想不会实现呢?只要穿越大匠之门,人人都是大师。
日本的收藏家们,也是其中重要的一部分。瑶林先生笔下的增田、服部、井上,都是此类人。感谢用心的日本人,如此用生命保存中国人的文化精神记忆。中国人想回家的时候,世界上还有一个备用轮胎。
前凉还原书
井上先生收藏章草残纸。“共62行,每行16、19字不等”。
“保持着典型古法书写,结字包裹呈白果状,上下左右时有互括,即是“磔”笔也不放纵,似乎所有动作都在一个圆圈内完成,让人联想到武术中的太极拳、八卦掌等内家功夫,真可谓龙凤腾仪。这位古贤精熟章草之道,淡淡草意中,古隶之意沛然。隐括本修,而别具一格,望之让人赞叹不已。高超的结字与高妙的用笔似整幅作品更为绝尘,并略显奇谲。点画玄妙中不乏精致,不突绳检中又有奇逸。”
这段文字的信息量真是太大了!
典型古法书写——古隶章草与八分章草的区别,在于古典。结字古典,笔法古典,篆籀是也。
结字包裹呈白果状,上下左右时有互括——章草呈抱式,中宫收紧,类似于颜鲁公争座位帖,外拓法。外圆内方。
“磔”笔也不放纵——含蓄是也。没火气,自然生动。
似乎所有动作都在一个圆圈内完成——依纸外执笔处,笔在指腕间按生理范围运笔,上下左右,尽力为之,而不越轨。执笔转腕画一圆圈,点画无不在圈中。借生理运动原理运笔,也为古人不传之秘。当下的美国篮球运动不是么?道同此理。
淡淡草意中,古隶之意沛然——古隶古隶,章草之源。问渠那得清如许,为有源头活水来。
隐括本修,而别具一格——写章草乎?写古隶乎?隐括手段非识源头不行。汉人的章草,是长出来的。后世的章草,是学出来的。更有甚者,是装出来的。君子立本,本立而道生。道都生矣,别具一格何愁哉。
高超的结字与高妙的用笔似整幅作品更为绝尘,并略显奇谲。——沈师常云:结字是学问,用笔是艺术。二者双美,方能绍于古人。绍于古人,焉能不绝尘?不奇谲?
点画玄妙中不乏精致,不突绳检中又有奇逸——得古人法,而常习之,至精道而脱俗,违而不违,达其性情者也。写好字容易,玄妙不易,奇逸犹难。书者,散也。今能真正散怀抱者,多乎哉?不多也。
含蓄、内敛、玄远的审美取向——审美不高,手巧图奈何?首先是建立汉代甚至高古的艺术审美,心在山顶,脚步自然清醒。一槌定音。章草就这么整!
四时守操
日本漆器碗上四字章草。难我一天。“四字是西晋时期的章草字符”。经沈师提示,我重新细读吕氏砖,乖乖,以前有眼无珠,不识古人风月。砖文与碗上四字,神似。并具西晋之妙。碗上先书后刻沈金,砖文是先刻后烧。锥画沙不过如此,中锋、篆籀可得也。结字散淡,却含奇崛,有凛凛魏晋风度,仿佛见嵇中散于座前操琴。
吕氏砖中吕字,可解操字构成。章草字字有来历,大多源于古隶,也有自金文者,不外乎减省、连带与置换法,“解隶体之细微,散委曲而得宜”。
四时守操。习章草者当座佑记之。沈师有云,习章当有殉道精神。一旦痴迷今草,将自由堕落,不复归矣。章草是种坚守。是章草精神的时守,做人的坚守,文化修为的坚守。沈师常开玩笔说,你是文化人吗?不是。对不起!你学不了章草。文化人,不仅是学识,还有风骨。四时守操,我记住了!
感谢东海瑶林先生的东瀛所见所思所感的真诚分享!我排好队,继续等待好文上线。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