Quantcast
Channel: 牧云轩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7

要真评论,不要假广告

$
0
0
百会按:
张瑞田先生在《中国书画报》主持论坛专版,承先生厚爱邀约针对“广告时代的书法评论”发表看法。拙文《要真评论,不要假广告》7月17日在《中国书画报》第六版刊出。再次向瑞田先生致谢!



要真评论,不要假广告
文/王百会

7月初的一场大雨过后,窗外天空一扫往日的阴霾,久违的蓝天白云让现代的都市人差点喜极而泣。首都的报纸更是纷纷在头版奔走相告,欢庆北京PM2.5迎来了罕见的个位数。

以前老话常讲,谁没见过蓝天呢?抬抬头就行了。现在,人们想看看蓝天真非易事,各种污染织就的层层迷雾,已让蓝天成了难得一见的奢侈品。

书法评论的天空,差不多有着相同的宿命。原本实话实说、独立自由的艺术批评空气,已经越来越稀薄。取而代之的是商品经济时代的广告式评论大行其道:来的都是客,全凭笔一支,只要酬金付,鼓吹没问题。什么笔力能扛鼎,不让王羲之,件件是精品,个个是大师。毫无底线的吹捧,在当代书法评论界,一抓一大把。书家高兴,赶紧四处印发,广而告之,以期不断提高知名度后卖字捞金;评者也高兴,不经过大脑的一堆文字,换来散碎银两,换米换油居家度日何乐不为?如果书家声名显赫,评论者也借机攀龙附凤;如果评论家是业界翘楚,书者自然跟着抬高身价。

商业化的种种恶习,正迅速污染着艺术从业者的心灵。艺术家已经不再是纯粹的艺术家,有的直接演变成了商人。画画的,天天在画钱;写字的,天天在写钱。现在,偌大的中国书坛,已经见不到几篇入木三分、仗义直言、针贬时弊、荡气回肠,融艺术性与学术性一体,汇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想于一炉的优秀评论文字了。

在网络论坛里,确是时时能见到一些“勇敢的”的书法评论,但他们大多意气用事,缺少周严的论据与论述,说白了只是过过嘴瘾,甚至涉嫌人身攻击,算不上真正的书法评论。倒是曾涌现出几位不错的评论高手,可惜因各种原因,大多不见了踪影。而号称职业的评论家们,可能早期还敢发表一些不同意见,渐渐地名声日隆,圈子扩大人脉愈丰,也收起了往日锋芒,省着得罪人,或干脆成了一些名家和团体的御用写手,召之即来,来之即战,按劳取酬,名利双收。

我不反对书法作品的商业化,也无需对评论者制定润例说三道四,你可以有选择地不说真话,但决不能说假话,更不能极尽夸大赞美之能事,甚至把狗屎美化成黄金。商业广告也不敢如此大胆,虚假广告是违反广告法是要吃官司的。真正的书法评论家,应该敢于独立于商品游戏规则之外,本着一颗艺术良心,以自己的艺术修养客观评论任何书家和作品。他应该只认作品不认人,甚至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,越是位高权重高高在上的书坛大佬,越要敢于秉笔直书,撕开他们虚假的画皮。评论家应该是艺术的神圣的捍卫者,而不是臭味相投的帮凶。

在安徒生的童话《皇帝的新装》里,赤裸裸的皇帝转圈丢丑,大人们迫于世故没人敢说真话,只有一个不谙世事的孩子戳穿了一场骗局。其实,现在很多书法家何曾不是那个皇帝?赤裸裸的吹捧文字看了不仅脸不红来心不跳,还自鸣得意,以大家自居呢。我们缺少敢说真话的孩子,这个孩子才是永怀赤子之心的真正评论家。

一个听不到真话的时代,绝不是一个好的艺术时代。说来说去,都是钱闹的。为了利益最大化,丢了做人的道德,没了艺术的底线。书法家,习惯了吹捧,自以为是,听不进一丁点的批评意见;评论家,为利是图,只会吹喇叭抬轿子,尽失文人的清白与风骨。最连有些媒体,也开始出卖版面,一点点广告费,就轻而易举地砸碎了自己的办刊尊严。

在艺术市场空前活跃的当下,如果书法家和评论家的眼中只有金钱,那书法和评论纯洁的艺术之身就将荡然无存,艺术的标准和贞操,也随之轰然倒塌,艺术将不再是艺术,艺术会铜臭中慢慢地死去。

书法评论者是什么?是茫茫大海上的灯塔,是十字路口的路标。当所有的灯塔渐渐熄灭,路标开始混乱,不仅仅会让书法家失去清醒的头脑,更会误导大众艺术审美,让众多年轻人迷失了前进的方向。

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。越在商业化的社会里,越能考验出谁是真正的书法艺术家,谁是真正的书法评论家。利益面前,不为所惑,始终坚守那分纯真的艺术良心。我始终相信,当所有的污染渐渐消退,大浪淘沙过后,投机者都将会倒在泡沫破灭的沙滩上。真正虚怀若谷、闻过而喜的书法家,敢说真话、正直无私的书法评论家,如雨后春笋般生长。一个艺术的盛世就会重新到来,艺术的天空终将重现蓝天白云。


 青春就应该这样绽放  游戏测试:三国时期谁是你最好的兄弟!!  你不得不信的星座秘密

Viewing all articles
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207

Trending Articles